时间:2021-10-28 9:03:04
演出时间:2021年11月28日 19时
演出地点:盛京大剧院(音乐厅)
曲 目
柴可夫斯基《斯拉夫进行曲》作品 31
柴可夫斯基《洛可可变奏曲》(大提琴与乐队)作品 33
柴可夫斯基《g小调第一交响曲“冬之梦幻”》 作品 13
大提琴:聂佳鹏
指 挥:卞思聪
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
大提琴:聂佳鹏
曲目简介
柴可夫斯基《斯拉夫进行曲》作品 31
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于1876年受俄罗斯音乐协会委托,为在塞尔维亚-土耳其战争中抗击土耳其侵略的塞尔维亚伤兵募捐音乐会所创作。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同属斯拉夫民族,柴可夫斯基对于塞尔维亚是充满同情与赞扬的。因此,同《1812年庄严序曲》一样,这部作品也是凝聚了爱国激情的辉煌壮丽的音乐画卷。
乐曲开始时由中提琴奏出深沉忧郁、宽广悲壮的基本主题,来源于塞尔维亚民歌《来,亲爱的,今晨为什么这样忧郁》;乐曲深沉凝重、舒展宽广、坚定而充满力量,仿佛一个英雄在悲伤中大踏步的前进。随着乐曲的发展,逐渐变得雄浑有力、激越昂扬、坚强自信,形成第一个高潮。中段则是来源于俄罗斯民歌的旋律,热情欢快、活泼跳跃,逐渐积蓄着激情与力量。此后乐曲重回基本主题,此时激情澎湃的旋律有如一条大河,奔腾、咆哮,尽情的流淌,宣泄着无尽的力量,乐曲雄伟辉煌、舒展明朗、一往无前。在定音鼓的轻轻敲击之后,乐曲进入尾声,由小号奏出胜利的旋律,乐曲神采飞扬、辉煌灿烂,在庆祝胜利的欢腾乐声中结束全曲。
柴可夫斯基《洛可可变奏曲》(大提琴与乐队)作品 33
“洛可可”(Rococo)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风格时期,最初出现在法国18世纪中叶的建筑设计上,是庭院布置、室内装饰多方面的一种实用艺术风格。其特点是强调富丽堂皇的外形和纤巧繁琐的装饰,在具体运用中强调不对称的各种漩涡形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,后来借入音乐中,依旧凸显其华丽和优雅的风格特色。洛可可音乐是以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的巴洛克音乐时期至海顿、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之间的过度风格。
《洛可可变奏曲》表现出柴科夫斯基对莫扎特那个时代音乐风格的喜爱。这首曲子的主题和变奏都是柴科夫斯基的原创,他用“洛可可”只是表明他所使用的音乐风格是18世纪洛可可那样的优雅和简约古典风格。
《洛可可变奏曲》创作于1876—1877年之间,期间,柴科夫斯基正在创作他的庞大音诗《弗兰切斯卡·达·里米尼》。与这部阴沉的巨著相比,《洛可可变奏曲》显得轻快多了。
柴可夫斯基《g小调第一交响曲“冬之梦幻”》 作品 13
柴科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,G小调,OP.13,作于1866年。这是一部标题性作品,它的题目是《冬日之梦》。它的四个乐章是:1.冬日旅途的梦幻,这是柴科夫斯基有一次冬天从莫斯科到彼得堡旅途中有感,描述冬日俄罗斯的景色,游人称之为“独特的旅途音乐日记”。其中有对暴风雪,森林,凄凉的民歌调与马车奔驰的铃声的描述。2.如歌的行板,标题为“阴郁的”。米朦的疆土,据说这是柴科夫斯基夏日在北方一个小岛旅游时,对雾蒙蒙的天色中黝暗的峭壁,黝黑的湖水和古老的针叶树林的记述。这个乐章有一段不长的引子,其旋律是《暴风雨》幻想曲中的一个叫做“伏尔加河岸寂静的夜晚”的爱情主题。3.谐谑曲,无标题,三段体,前后两段是第一乐章情绪、内容的发展,中段是一段抒情的圆舞曲。4.从阴暗的对俄罗斯自然景色的描述转为对民族欢乐的描写,具节日气氛,其主题是古老的俄罗斯民歌《花儿开了》,最后有响亮的节庆钟声,以欢腾的景象结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