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您的公司名称
沈阳交响乐团
  • 下载中心
  • 排演曲目
  • 交响乐知识
音乐普及 首页 > 音乐普及 > 音乐普及

小泽征尔谈贝多芬乐曲的新演奏风格

时间:2017-3-27

更多
       关于贝多芬演奏风格的问题,从前一提到贝多芬的作品,大家就会联想到富特文格勒等人的演奏风格,卡拉扬指挥承袭的基本也是这种风格。但到了一定的程度,大家对这种被定型的贝多芬演奏风格感到厌倦,因此开始摸索崭新的诠释方式。这大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事。古尔德的风格就是这股风潮下的产物,虽严守原本的框架,但仍然可以在其中自由挥洒,有种先将各种要素加以拆解,再重新构建的味道。不过这场运动虽然催生了许多崭新的尝试,但真正令人耳目一新又够扎实的模式——也就是堪与正统德式演奏风格抗衡的演奏风格——至今仍未定型。
       现在,风格上有了一些改变,音质似乎有朝轻薄的方向发展的趋势。“像从前那种用大编制的弦乐声部演奏出浓厚声音,用演奏勃拉姆斯的方式诠释贝多芬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。”小泽先生谈到。“大家舍弃了用大编制营造出浓厚的乐声,采用更能听得出内容的风格。”弦乐器的数量变少了,相应的,协奏曲中钢琴也不必再尽力用最大音量弹奏。不论是早期钢琴还是现代钢琴,都开始以早期钢琴的方式演奏。声音变小,整体来说变得较为稀薄,演奏者用幅度较小但变化更多的方式自由演奏。
       贝多芬的演奏风格从此开始有了变化,变得更能听出内声部了。“从前,管弦乐队只要尽力洪亮地演奏就好,卡拉扬老师到巴黎录音时,选择的是能像教堂那样产生洪亮回音的音乐厅。在这种能让声音洪亮的地方录音是当年的主流。几秒钟的残响往往还能成为卖点,而且倾向于将乐声视为一个整体。但到了我的时代,大家已经重视在台上演奏出符合现场的声音了。”这样的改变是为了,一方面,能更好地听清内声部,一方面也是为了去除回音,听到接近管弦乐团实际演奏的声音,残响也是越短越好。
       “现代的贝多芬演奏风格,该说是将声音分离,让人将它的内容听得清楚些,这似乎成了现在的潮流。因此有些指挥家在指挥《第三交响曲‘英雄’》时,会刻意减少弦乐器的数量,比如将第一小提琴声部减少到六位之类,当然我还没做到那个地步,但也是因为贝多芬时代的管弦乐团的弦乐器比现在要少些。”
返回
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

Copyright 2013-2014 www.syjxyt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辽ICP备2023003013号-1   在线QQ: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